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东风商机网~

东风商机网

宋甲晶:世界重机奇迹的领跑人

2009-10-15 17:05

标签 :

编者按: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是由我国重机行业两大重点骨干企业——大连重工集团和大连大起集团于2001年12月重组而成,通过近八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由生存型向科学发展型的转变,走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列,是国内同行业中经营规模最大、劳动生产率最高、唯一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的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最具影响力企业”、“中国工业先锋(全国示范单位)”等称号。

眼下,自然寒冬与经济寒冬结伴袭来,但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的中革、泉水、旅顺等生产基地,看到的却是火热的生产景象,工人们在加紧赶制市场需求正旺的风力发电机组、大型船用曲轴、水电核电设备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装备。尤为令人振奋的是,国内首台最大的3兆瓦海陆两用风电机组将于2009年2月底前在集团诞生,首根90型船用曲轴将于3月底前下线。
“是到了这些新兴的重大装备挑大梁、显身手的时候了!”展望2009年,刚从外地走访客户归来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宋甲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前景信心百倍。他说,在连年高幅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200亿元的经营总额目标冲刺,继续扛起全国重机行业龙头企业这杆大旗。
宋甲晶的信心和底气,是建立在企业近年来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超前的战略思维狠抓结构调整和升级,实现产品结构脱胎换骨变化的基础之上。他说:“越是在困难时期,企业越要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技术进步去增强竞争力和开拓市场。”

走独特创新路
宋总说,当时大连重工的产品仅有散料装卸机械、起重机械、港口机械、冶金机械四大类传统产品。虽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由于技术含量低,无法与国际同行竞争。如果安于现状,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然陷入困境。这种危机意识促使大连重工必须加快产品优化升级和实施结构调整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是需要胆量和魄力的,这种魄力来自对经济发展形势的科学研判基础上。集团组建后,抓住国家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针对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新兴产业,主动承担了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的课题,通过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先后研制和开发出适应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的兆瓦级风电机组、大型船用曲轴、核电站核环吊、大型水电、核电高端部件及TBM/盾构机等六大类新产品,目前新产品已占到了企业销售收入60%以上,大连重工已拥有了176项专利技术。近年来, 大连重工还累计投入了54亿元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铸钢生产线,购进了世界一流的数控加工中心等先进的大型机加工设备。同时,还引进了国外电脑模拟工艺设计软件,投资5000多万元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每年投入企业销售额的3%至5%,通过自主研发、集成创新,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做到生产一代新产品,储备一代新产品,为实现企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大连重工迈进世界舞台
作为全国重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始终没有忘记肩负的历史使命,没有满足于国内市场开拓日益看好的形势。针对资源与产品全球配置的需要,他们迅速调整企业发展思路,及时提出由生产单机、小批重机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向批量、成套和重大技术装备产业化方向发展,满足全球市场需求,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创建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
几年来,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在重机市场的知名度远扬海内外,出口创汇能力显著提高。产品出口到美国、日本、德国、挪威、澳大利亚、韩国、土耳其、印度、南非等42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我国重机行业的旗舰企业,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终于站到了高端平台,身价随之倍增。德国蒂森克虏伯、意大利班尼利、日本三菱、奥地利奥钢联等世界500强企业都与该公司进行了高层次的合作。
在这里陆续诞生过亚洲最大的7.63米焦炉机械、世界首套2万吨桥式起重机、国内首台260吨门式起重机、宽带热连轧机……一个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不断传来,造就了中国重机行业的崛起,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和升级作出重要贡献。如今,大连重工•起重集团由两个老厂借力重组改造通过自主创新而如潜龙入海一发冲天!

后记: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宋甲晶考虑的是企业的全面发展。他在运筹生产经营的同时,对企业员工队伍建设这个百年大计同样注入了大量心血。他说,做企业,要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用户负责,更要对员工负责,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发展。

推荐品牌资讯更多>

人气排行榜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