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5 16:20
标签 :
装备制造业引进外资力度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资成就非常显著,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累计外商企业已经达67万多家,而且过去的30年里,几乎每年制造业实际利用的外资数量均占当年外资总额的一半以上,有的年份甚至达到了80%,因此,制造业引进外资的力度是很大的。
至今,我国吸收外资9000多亿,约70%流向了两个行业,制造业和房地产。概括地说,过去30年来,我国引进外资呈现三个阶段:小规模的引资,大规模系统化投资,入市以来的全方位投资。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吸收外资行业主要以轻工纺织品为主。1991年到2000年,以机电产品为主,入世以后,更多外资流向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贡献,使我国由一个农业大国变成了一个制造业大国,由一个加工组装基地,变成了一个制造基地。如能源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10多个行业的百余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国际地位逐步提升,涌现出了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例如海尔、华为、联想等。
过去30多年来,我们吸收外资的项目或企业67万多家,占全国总数的3%左右,却贡献了10%左右的固定资产,30%左右的工业产值,以及税收的1/3。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策略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因此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从宏观环境来看,要受到世界经济状况和东道国的经济影响。同时,因为所属的产业性质和经济状况不同,应该采取的策略也不一样。
跨国公司非常注重投资项目和投资地点以及投资伙伴的选择,扬长避短,主抓核心业务、拳头产品。欧美日公司一般采取强强联合的模式,韩国公司是采取强弱联合模式。
经过第一个阶段的进入策略以后,跨国公司开始巩固自己的地位,通常的巩固策略主要是本土化,包括采购本土化,聘用本地的员工,产品管理模式使用东道国的文化、法律策略等等。入世后,国内市场变成了全球市场,竞争对手从国内对手变成了全球顶级高手,竞争规则由政府管制变成了全球规则,发展战略由经济增长、局部地区优先发展,变为了可持续协调发展。
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入市以来发生了很多变化,外资对中国制造业进一步的力度、深度、广度和所追求的目标都发生了变化。现在目标是提高控制力,包括资本控制力、技术控制力、市场控制力、产业链控制力,目的是实现价值链整合和效率的提升。
要完成目标,跨国公司的举措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调整在华的发展战略。然后优化在华的管理机构,主要是整合在华的资源,将过去单打独斗的企业变成有机整体,增强综合竞争力。
强化在华跨国公司责任
这是一种趋势,不光是外国公司这么做,中国公司也应该这么做。所以我们的社会责任、人类责任应该加强,企业不光是挣钱,应该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才能发展壮大。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在强调挣钱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社会责任、环境责任。比如说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带动它的上下游工业链、扩大影响等等。
跨国公司与时俱进,创新社会和环境责任的内容和形式,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可借鉴的经验。日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得很好,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产业链、绿色社区,这样一个系列的绿色概念,很值得学习。国内产业开放的路径是从制造业到服务业
“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服务业开放带动其他产业,但是并不意味着制造业不重要。只不过制造业跟过去不一样了。停留在加工这个环节的话,你就没有话语权,就没有定价权。
我们要提高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开展的水平,要实行产业链、产业规模、产业技术的提升,要充分发挥我们制造业的比较优势,把我比较优势变为竞争优势,把制造业大国变成制造业强国。我们觉得要积极承接国际制造业高端转移,当然不是不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含量也在提升,因为目前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呈现高端化的趋势,由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鞋和金属制品以及电子组装、测试活动等,向电子、冶金、化工、运输工具以及机械等中间产品和零部件的生产活动转移。这些产业是全球零部件和中间产品贸易重要的部分,发达国家这类产业的规模是消费类产品的两倍。未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是知识型服务业和新技术制造业。给我们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带来好处。
我觉得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路径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呢?比如现在的化工产业就不一定是局限在国内,形成完整的化工产业链。在产业链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怎么发展呢?有一定的规律,从共同的普遍性来讲的,我的建议就是要迅速学会跨国公司先进的知识技术和竞争规则,特别是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逐渐实现从OEM到ODM、OBM和BPO的转变,最终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个企业要融入世界产业链,进入跨国公司的网络中,必须要经历学习与模仿的过程,而且新兴市场企业实现升级和创新的最佳路径就是OEM、ODM、OBM和BPO。OEM就是委托代工制造,ODM就是根据它设计的要求,继续去研发,然后形成自己的自主品牌。
下一篇:我国玉米联合收割机放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