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东风商机网~

东风商机网

两地精英对话 看百年企业如何媂造

2009-10-15 16:33

标签 :

飞机离海平面越来越近,盘旋了几周后,我们终于降落在人工填平的香港国际机场上。人群中有人唏嘘:“我们的脚下曾经是一片汪洋。”

  香港和浙江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地少人多资源贫乏;香港商人和浙江商人也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勤奋实干求生力强。

  在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上周,21位浙商代表与香港19位“老浙商”,在浙江经视、本报和香港贸发局的牵线下相遇香港,进行为期3天的浙港商业精英交流会,共谋两地合作新机遇。

  前来参加交流聚会的香港“老浙商”们多已年过花甲,他们大部分起家在浙江,从父辈手中接过产业,上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来到香港。一晃眼,他们经营的企业都已经快成为百年企业,岁月的痕迹也毫不留情地爬上了他们的额头。香港金融界翘楚李德麟(祖籍宁波)、亚非纺织集团的陆氏两兄弟(祖籍湖州)、华人世界船王包玉刚的女儿包陪庆(祖籍宁波)等,他们的名字在浙江人听来很亲切。

  而浙江企业家代表们大都在40岁左右,南存辉、王水福、王振滔……他们是内地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商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积聚了一定的力量,开始进入国际市场角逐。全国**副主席、香港前特首董建华(祖籍舟山)跟浙商代表交流时就说:“浙江今天的成就很了不起,浙江企业家也是全国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但是,面对企业飞速发展、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有一些人开始感觉迷茫和不安。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打拼了半个世纪甚至一个世纪的香港“老浙商”,他们留下的脚印成了一盏盏指明灯。新一代浙商们诚恳的学习态度,让香港的“老乡们”感受颇深。

  据官方数据显示,香港已经成为浙企近距离接触国际资本与市场的跳板,目前有超过30万浙江人在香港,其中不少是香港的工商界翘楚、科技精英、社团领袖。截至2006年底,浙江省共批准在香港投资的企业184家,包括营运高级公路、玻璃产品、建筑材料、汽车零件、电子消费品、电信营运方案、纺织服装等各行各业,投资总额达2.42亿美元。

  “7年前,我们就在香港设立了境外第一个办事处,开始真正进入国际市场。”新光控股集团董事长周晓光,在香港的三天里,无论是在香港金融管理中心还是在证券交易所,或是各种交流场合,都习惯拿着本子和笔认真地做记录。她感慨地说,当年义乌的配套都跟不上,国外的客商到了香港后就不愿意再到内地,新光的饰品就是通过香港这个跳板进入了欧洲。如今,新光的办事处已经直接开到了国外,客户遍布70多个国家。

  南存辉的第一个境外办事处也是在香港,那也已经是20年前的事情了。

  百年企业是浙江企业家探索和努力的方向,如何让企业寿命更长,也是此次浙江企业家们来香港的最主要目的。浙江企业正在遇到的问题,也许就是香港企业家们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在三天的交流中,如何打造百年企业,香港的前辈们把自己的宝贵经验倾囊相赠。

  香港商机,殷殷指

  要不要去香港?浙商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用前辈们多说。不过,去香港干什么?为什么要选择香港?香港的“老浙商”们,以过来人的眼光,为前往考察的新一代浙商们细心解说香港商机,指点迷津。

  浙商在香港

  记者随团采访,与这些浙商代表的亲密接触中发现一些细节,或许可以说明浙商们与香港的距离——间接可以说明,对接香港,他们已经做好准备。

  吸烟

  香港的法律相当严格,在内地散漫惯的人就加倍小心。比如抽烟。每天一回到住的香格里拉酒店,一群憋了一天的浙商就会跑到门口的吸烟区,一边吞云吐雾一边交流考察心得。

  一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开交流会,一仁兄实在烟瘾难忍,无奈实在找不到可以吸烟的地方,于是冲出大门坐上的士赶回酒店,狠狠地吸了一支烟后满足地打的回会展中心继续学习。

  (尽管像是在说笑话,可喜的是浙商们的法制观念还是蛮强的)

  新秀

  在一群40岁左右的中年浙商中间,甘肃国芳集团董事长张国芳的公子张辉阳显得谦虚沉默。

  这个去年刚从美国读完研究生回国的年轻人,一回来就开始帮父亲搞资本运作,据说小张的投资公司一年的获利,比老张所有项目加在一起还要多。所以老张一听说要到香港来,就委派了自己的儿子,一是为了锻炼儿子,二是大概觉得有必要让儿子冲锋了。同方联合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平,此行也带上了还在上大学的儿子,跟着学习交流。

  (新一代浙商,也已经在考虑接班人的培养了,正是做百年企业的样子)

  开会

  因为很想参加这次活动,安信伟光(上海)木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伟光只能把原来在上海召开的股东会议搬到香港来开。

  “你这样不怕股东们不高兴么?”有人好心地问。

  “他们一个个都开心死了。”卢伟光说。

  (看起来,香港确实是个挺吸引人的地方)

  上市不光为了融资

  今年3月20日,浙江省最大的百货商场营运商之一——银泰百货在香港上市,融资2.5亿美元。这使得香港股市中“浙江板块”的实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浙江的企业家们参观了香港证券交易所,感受上市的气氛。“上市不仅是为了企业融资、规范企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接触更多国际条规,有专业的人为企业出谋划策。”浙江企业家对上市的认识也很理性。

  香港的老浙商介绍,有一家做玩具的上市公司,企业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产品也销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结果因为包装侵权问题,美国一公司把这家企业告上了法庭,中国香港、日本、美国、欧洲4个地方一起打起了官司。在美国还没有判谁赢谁输,所有的财务就被要求公开,整个企业的发展就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当时把资产放在企业,另外成立一个公司做贸易,一旦贸易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也不会对企业造成这么大的影响。”香港证券交易所一负责人说,他们几乎对所有的客户都了解得很清楚,接触过很多案例,企业在发展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上也有不同的诀窍,上市、吸引风投不光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更重要的是有专业的眼光帮助企业迈过很多陷阱,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一个企业要发展壮大,利用资本市场是必经之路。有条件的企业要好好包装,在国际上发挥自己的特长,这些也都有利于收购兼并和发展,香港的大企业,都是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自己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林广兆说。

  “香港确实是‘借船出海’的一个绝佳平台。金融服务行业发达,专业人士对把握国际市场脉搏和商业运作拥有丰富的经验,我们也有这个打算到香港上市。”同行的不少浙江企业家如此表示。

  从国内走向国外的桥梁

  今天的香港毛纺大王曹光彪,40年前就想到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他发现,香港那时候大部分企业都是为别人做嫁衣裳:自己卖1元的东西,人家运到国外就卖3元甚至5元。曹光彪觉得,为什么别人能做自己不能做?他还得出一个结论,要打品牌就一定要到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消费国家去。1980年,他在美国设立了自己的公司,完全按照当地品牌公司的做法做自己的产品,一开始就投了300万美金,10年后才达到计划的销售目标。回想起来,大家都觉得是风险巨大。不过,现在他的公司已经在美国上市了,企业得到的利润确实比做生产商的利润要高很多。

  “成功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做出来的,是靠长期的创新和整合营销产生的。”香江国际集团董事长杨孙西说。香港自从1999年推出香港品牌选举,参加各地的展出后,厂商都感受到推广品牌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品牌意识也更强烈。

  浙江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国门,配置全球资源的方向是对的。杨孙西建议,浙江商人可以更多地利用香港:香港是航运金融中心,跟世界打交道有上百年的经验,这些都是走向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软条件。

  找合作伙伴共同打拼

  在与香港企业家接触的那一天,浙江企业家迅速和他们擦出了“火花”。颐高集团董事长翁南道抓住每一个和香港企业家交流的机会,吃饭的时候得知身边坐的是一位地产界巨头,在石家庄刚开业的28万平方米的商场经营得不太理想,他不失时机,凭借自己在国内商业地产运营上的经验和技巧,迅速和对方达成了口头合作关系,“我也希望能够和当地企业合作,深圳的颐高数码广场马上就要开业了,如果经营情况好,我们决定马上进军香港,当然希望能找到一个合作伙伴。”

  香港这么个弹丸之地,本身没什么资源,为什么可以发展成全球航运金融中心?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陈永祺觉得,香港的发展跟祖国大陆分不开,背靠祖国,面向世界。改革开放后,很多香港企业搬到内地发展,生产能力一下子就扩大了十几倍。所以他建议,浙江企业家可以在香港找一个合作伙伴,共同打拼国外市场,“大陆和香港唇齿相依,在文化上也能沟通,又各有优势,合作以后的世界竞争力一定令人瞩目”。

人气排行榜更多>

推荐好项目更多>